碳纤维:中国本土企业第三次发展浪潮

【2020年02月 嘉肯行业研究部】

<2019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 节选

1 碳纤维产业 屡败屡战

日本东丽公司是国内碳纤维企业一个渴望赶超的标杆。

我国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研发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最早从事碳纤维研发的机构主要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北京)。生产企业也均为国有企业,分别上海炭素厂、吉林炭素厂、兰州炭素纤维厂和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但这些企业经营不善,在2007年之前都已停产。

2006年后,国内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高附加值的碳纤维产业,形成第二波碳纤维产业投资热潮,随着国内产能释放,国外碳纤维企业产品降价倾销,行业在2013-2015年间进入发展低谷。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都进入了大幅亏损阶段,一些知名的企业也不得不停产退出。

2016年后,随着国内碳纤维研发团队的壮大和工艺技术的进步成熟,行业需求稳健增长,碳纤维投资热潮再一次卷土重来。相关企业成立数量在近两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些拟新进入企业经济实力更强,但客观上短期内难以改变现有的产业竞争格局。第二波投资浪潮中幸存下来的企业拥有更丰富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如光威复合材料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和恒神股份公司等。他们为后来者构建了更高的产业进入壁垒,目前,国内初步形成了以江苏、山东和吉林三地为主的碳纤维产业聚集地。

 

2 国内碳纤维产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据嘉肯咨询调查了解:2018年,国内从事碳纤维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30多家,剥除长期停产和退出的产能,国内碳纤维有效产能为1.50万吨,在过去十年,产能年均增速为18.7%。有效产能扩张的高峰在2014年之后,由行业领先企业实现的。 2018年,国内6家主要碳纤维生产企业的碳纤维产能1.12万吨,但碳纤维销售收入仅为12亿元。前3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0%。

近两年来,有8家企业拟进入碳纤维产业,规划产能合计2.3万吨,但实际有产能扩建的企业只有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其他企业的进入可能性较弱,主要受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制约,且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国内领先企业多数已经实现T800技术突破。国外领先企业低价倾销封堵了T300级低端产品价格竞争之路,留给后来者的追赶和超越机会越来越小了。

2018年,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先企业的碳纤维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在20-30%。而技术落后的企业亏损严重,如方大江城碳纤维公司因持续多年亏损宣布破产清算。

3 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已过低谷,未来五年需求年均增速达20%

从东丽碳纤维的产业化之路可以发现:碳纤维产业化一定是伴随着工业领域复合材料制品的批量生产助力下实现的。

国内经营效益良好的企业同样是依托着下游工业领域庞大的市场需求,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国内碳纤维上下游产业链日趋完善,从上游的原丝,到下游的复合材料,再到终端的场景应用,为国内碳纤维企业提供了多样可能性。如中复神鹰产品应用于碳纤维自行车、复合电缆和风电叶片等。中简科技产品应用于航空领域,光威复材产品应用于风电碳梁和军工领域。

2018年国内碳纤维及制品进口量高达2.2万吨,同比增长36%。而目前销售收入领先的光威复材公司,碳纤维产品年销售量不足900吨,本土市场的巨大需求就足以支持多家企业发展壮大。

传统制约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如原丝工艺水平制约,生产设备和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但发展道路正确。从过去二十年发展看到,市场化竞争更有利于国内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国有资本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军民融合,扶持领先的企业做强做大,更有利于促进国内碳纤维产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目前高端碳纤维行业还被美日企业牢牢控制,随着中国企业工艺技术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国内企业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大。但在低端市场,国外企业采取价格倾销策略客观上抑制国内企业的发展。

 

4 国内领先的碳纤维企业

4.1 威海光威复材

2002年,光威集团成立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它是国内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同期建设单纺位原丝实验线、25吨年产3K中试线和10吨3K碳化线。

公司自2002年开始碳纤维研制,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生产线建了拆、拆了建,实际产能并不高。2008年虽然建成千吨级生产线,并实现量产,但产品验证需要较长的周期,军品需要专线专用生产。产能与实际产能存在很大差距。T800 级产品目前依然处于产品验证阶段,无法批量生产,有效产能为105吨。

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碳纤维及织物销售收入为6.03亿元,同比增长21.2%;在过去五年中,公司碳纤维业务持续稳健增长,销售收入由2014年的2.92亿元提高至2018年的6.03亿元,年均增速为19.9%。公司碳纤维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光威复材公司在国内碳纤维行业处于前列,但产品依赖于军用市场,民用领域的竞争力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另外,更高级别的碳纤维产品未实现放量。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还缺乏竞争力。

4.2 中复神鹰碳纤维

2005年,鹰游集团与江苏奥神集团合资成立神鹰新材料有限公司,2006年,公司宣布建立碳纤维小试生产线,产能20吨。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入股神鹰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

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背靠央企中国建材集团的支持,近年来产能扩张迅速,十年来累计投资达20多亿元,企业具备碳纤维原丝产能1.3万吨,碳纤维产能5100吨。

2019年,公司建成QZ6026 (T1000级) 超高强度碳纤维百吨级生产线;已系统掌握T700 级、T800 级、M30 级、M35级千吨级技术以及T1000 级百吨级技术。公司已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

2019年主营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32%。在过去八年中,公司销售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6.9%。

4.3 江苏恒神股份公司

2007年,恒神纤维材料厂成立,2010年,公司开始T300级产品试制。经过十多年发展和持续投入,2018年,公司碳纤维年产能达4500 吨,织物和预浸料1500万平米,复合材料制件5000 吨。公司现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碳纤维产品分为HF10、HF20、HF30、HF40四个大类。

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为1.66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碳纤维预浸料销售收入占比55%,碳纤维产品收入占比26.7%,碳纤维织物收入占比8.2%。

碳纤维产品销售收入为4482万元,比上年度减少58%,在过去的四年中,公司碳纤维产品销售额整体呈增长态势,由2015年的1786万元,提高至2017年的10684万元,2018年出现经营困难,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陕西化工,2019年公司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公司经营策略发生变化:优化产品结构,加大下游复合材料,包括织物、预浸料等销售,策略性减少碳纤维材料在低附加值领域的直接销售,以提高公司的产品毛利水平。

恒神股份公司在国内同行中占据产能,技术,人才优势,目前依然还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不仅需要资本支持,还需要下游应用市场的牵引和培育。

4.4 碳纤维原丝生产企业:吉林碳谷碳纤维公司

2008年,吉林奇峰化纤成立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新建200吨大丝束碳纤维产能。公司以销售碳纤维原丝为主。并以代工方式销售碳纤维,公司为国内首家采用三元水相悬浮聚合两步法生产碳纤维聚合物,DMAC为溶剂湿法生产碳纤维原丝。

2018年度逐步退出碳纤维的生产和销售领域。2018年吉林碳谷公司销售收入为2.09亿元。而碳纤维产品销售额仅为46万元。同比下降84%。

4.5 常州中简科技

2008年,常州三毛纺织、东方化工等合资成立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来源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0年,建成了一条150 吨/年(12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公司主营业务为碳纤维及织物,主要销售的是ZT7系列3K品种。2018年度公司销售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32.6%;碳纤维产量68.0吨。

中简科技公司是我国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研发和工程产业化稳定生产的领跑者,在高于T700级碳纤维批量供应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公司销售市场单一,对航空航天大客户依赖较深;在民用市场,应用水平较低。


--------------------------------------------

charcoln.com
— 完 —

[——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嘉肯咨询研究部 www.charcoln.com]

需要购买完整版的研究报告,更多行业研究报告,请联系我们:www.charcoln.com
上海嘉肯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部 刘小姐 136 3665 0908
Tel:021-6100 9400
Fax:021-6100 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