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氯化亚砜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嘉肯行业研究部】

第一节 氯化亚砜(Thionyl Chloride)介绍

氯化亚砜又名亚硫酰氯、二氯亚砜、氧氯化硫,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透明液体,熔点-104 ℃,沸点76 ℃,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加热至150 ℃时分解为氯气、二氧化硫和一氯化硫。

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氯化剂,如醇类羟基、酸酐的氯化、有机磺酸或硝基化合物的氯置换。它具有较强的酰氯化能力,而且具有氯化完全、副反应少等优点,生成的副产物均为挥发性气体,故所得氯产品易于纯化,可以显著地提高一些昂贵原料的利用率。

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感光材料、化工及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其下游产品达70余种。如用于生产溴氰菊酯、甲氰菊酯、环丙沙星、脑复新、布洛芬、三氯蔗糖等农药、药品、食品添加剂产品。
还可用作脱水剂和干燥剂等,以及用作溶剂如作测定芳香族胺和脂肪族胺的试剂。
在生产活性染料中被用作氯化剂,如活性翠兰K-GL、KM-GB等。

本世纪初,国内对氯化亚砜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其主要应用于农药,占国内市场消耗量的44%;其次是医药领域,约25%;11%用于生产活性染料。但近年来,国内三氯蔗糖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氯化亚砜产业的需求结构

 

第二节 氯化亚砜行业发展概况

国内氯化亚砜行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8年之前。1992年开封东大化工开始生产氯化亚砜,早期产能只有1200吨。生产工艺是氯磺酸法。1998年淘汰了该生产工艺,采用二氧化硫气相连续法。该阶段,国内先后有约6家企业投建氯化亚砜生产装置,如山东凯盛新材(双凤化工厂),江西电化(江西世龙实业)和四川运通化工厂等,平均产能不大,工艺落后。

发展阶段:2005-2011年间,国内氯化亚砜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江浙一带民营企业引进新生产工艺的氯化亚砜生产线。平均产能提高到1万吨的水平。对原有生产企业形成极大的冲击,少数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业务重组才在激烈竞争中得以发展。

成熟阶段:2012-至今。国内生产工艺日趋成熟,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二氧化硫气相合成法成为主流。下游应用领域扩大需求强劲,一方面刺激了新的投资者进入,新建生产装置产能规模更大。另一方面,行业领先企业也在不断扩充产能,维护竞争优势。

氯化亚砜的产能变化

在过去十年中,行业产能增长了6.5倍。2018年国内氯化亚砜行业产能达34.6万吨.年均增速为25.2%;
期间产能扩张有两个高峰期:

一是2012-2013年间,产能从5.1万吨提高到13万吨,增长近8万吨,同比155%;主要生产企业均在这一时期实现产能扩张,如山东凯盛新材料、江西世龙、莒南国泰化工和开封东大化工。其产能扩张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其次是2016-2017年间,产能从18.1万吨提高到32.6万吨,2年增长14.5万吨,主要新进入企业是江苏倍合德化工和石家庄和合化工等。

 

第三节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

与本世纪初相比,国内氯化亚砜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工艺优胜劣汰,市场集中度在持续提高。

根据嘉肯咨询的调查,目前国内氯化亚砜生产企业主要有13家。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是山东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产能为8.5万吨,占国内总有效产能的24.6%。

产能超过2万吨的生产企业有江西世龙实业、石家庄和合化工以及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三家。产能均在5万吨左右。

原老牌生产企业开封东大化工产能依然维持在1.4万吨左右,已经丧失了行业领先地位。

分析发现,1998年之前国内最早一批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地位走向分化。原淄川双凤化工厂、江西电化高科通过股权改制和引进外来资本成功实现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持续进步。一跃成为最大的两家生产企业。

而选择保守经营和缺乏资本支撑的企业,则在残酷的价格竞争中淘汰出局,如四川博兴实业、四川运通化工厂、兰溪凯普化学以及江苏涟水化工厂等。

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方面是领先企业的产能持续扩张,生产成本持续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是新企业的进入,以价格竞争策略蚕食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两年中,新进入的大产能企业有石家庄和合化工、江西理文化工和济源恒通高科,三家产能合计达11万吨。

在过去10年中,国内氯化亚砜产业第一梯队生产企业的产能标准由早期的1.5万吨水平,提高到目前的5万吨。

嘉肯咨询预计,未来3年中,行业前三企业产能规模极有可能达到年产8万吨水平。万吨以下的氯化亚砜生产装置将逐步退出市场。

 

第四节 氯化亚砜的价格变化分析

嘉肯咨询:国内行业产能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氯化亚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在过去10年中,氯化亚砜产品价格整体上呈区域震荡走势,在2000-3100元/吨区间内波动。新产能的投放,市场价格会出现快速下降。过低的价格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供需结构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市场价格逐步回升。

而在价格回升的过程中,又会激活新产能的扩张和新资本的涌入。

2011年国内氯化亚砜需求持续增长,而在2008-2011年间并无新产能的投放。供需结构改变促使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处于阶段性高点,平均价格为3100元/吨,但在随后的一年,新增产能增幅近50%,打破供需平衡,产品价格随之持续下降,降幅高达32%。回落到2000元/吨左右。

2012-2014年间,氯化亚砜产品价格探底回升,但没有突破2011年的高点。2015年的断崖式下降一方面是行业景气度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产能在持续放大,过去三年中产能年均增速达33%。

2015-2017年间,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以及下游需求的稳健增长,国内市场氯化亚砜价格再次稳步回升至3000元/吨高点附近,但嘉肯咨询认为:随着新产能的持续释放,价格继续向上的空间不大。而且有极大的可能再一次向2500元/吨中间值靠拢

 

第五节 重点企业介绍

一、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由原淄川双凤化工厂改制而来,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聚醚酮酮、氯醚等

发展历程

1996年,淄川双凤化工厂建设年产0.3万吨氯化亚砜生产装置
2005年,原山东淄川双凤化工厂改制成山东凯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加荣为原双凤化工厂厂长
2009年,公司股权转让,实现管理层控股;氯化亚砜产能扩充至1.2万吨
2011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新建0.2万吨间/对苯二甲酰氯及100吨聚芳醚酮生产装置
2013年,筹建3万吨氯化亚砜生产线
2016年,氯化亚砜产能提高至8.5万吨
2017年,对第一条4.5万吨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目标产能达11.5万吨。

公司现状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国内芳纶聚合单体行业领先企业;全球第三家实现聚醚醚酮(PEKK)产业化的生产企业
2017年度销售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54.1%;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近99%

(略)

研究总监 刘志洪

……

harcoln.com
— 完 —

[——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嘉肯咨询研究部 www.charcoln.com]

更为详细的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氯化亚砜行业分析报告》请联系我们:www.charcoln.com
联系我们:上海嘉肯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Tel:021-6100 9400 Fax:021-6100 9411